食品安全自查制度范文
一、制度总则
为了加强本单位的食品安全管理,确保食品质量安全,预防食品安全事故的发生,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及相关法律法规,结合本单位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制度。
二、自查范围
1. 食品原料采购与储存管理;
2. 食品加工制作过程;
3. 食品销售与餐饮服务;
4. 食品安全管理人员培训;
5. 食品安全事故处理;
6. 食品安全法律法规执行情况。
三、自查内容
1. 食品原料采购:
供应商资质审查;
原料质量检验;
原料储存条件;
进货台账记录。
2. 食品加工制作:
操作人员健康检查;
食品加工流程;
食品添加剂使用;
食品加工设备与工具清洁。
3. 食品销售与餐饮服务:
食品陈列与展示;
食品销售记录;
餐饮服务操作规范;
餐饮具清洗消毒。
4. 食品安全管理人员培训:
培训计划与实施;
培训内容与考核;
培训记录。
5. 食品安全事故处理:
事故报告流程;
事故调查与分析;
事故处理与整改。
6. 食品安全法律法规执行情况:
法规文件学习;
法规执行情况检查;
法规执行记录。
四、自查时间
1. 定期自查:每月至少一次;
2. 不定期自查:根据实际情况和上级部门要求进行。
五、自查程序
1. 自查小组成立,明确责任人;
2. 制定自查计划;
3. 按计划开展自查;
4. 自查结果汇总与分析;
5. 对自查中发现的问题进行整改;
6. 整改结果复查。
六、自查记录
1. 自查计划;
2. 自查记录;
3. 整改措施及结果;
4. 整改复查记录。
七、附则
1. 本制度由食品安全管理部门负责解释;
2. 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与“食品安全自查制度”相关的常见问答清单及解答
1. 问:食品安全自查制度的作用是什么?
答: 食品安全自查制度旨在加强食品生产经营单位的内部管理,预防食品安全事故,保障消费者饮食安全。
2. 问:食品安全自查制度应该包括哪些内容?
答: 应包括食品原料采购、加工制作、销售服务、人员培训、事故处理、法规执行等方面的内容。
3. 问:食品安全自查的频率是多少?
答: 定期自查每月至少一次,不定期自查根据实际情况和上级部门要求进行。
4. 问:自查小组应该由哪些人员组成?
答: 自查小组应由食品安全管理人员、质量管理人员、操作人员等组成,明确责任人和负责人。
5. 问:自查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如何处理?
答: 自查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应立即进行整改,并记录整改措施和结果。
6. 问:食品安全自查制度需要上报吗?
答: 食品生产经营单位应将自查结果上报至相关部门,接受监督和指导。
7. 问:食品安全自查制度如何确保实施效果?
答: 通过定期培训和考核,加强对食品安全管理人员的教育,确保制度的有效实施。
8. 问:食品安全自查制度中的“整改复查”是指什么?
答: 整改复查是指对自查中发现的问题进行整改后,再次进行检查,确保问题得到有效解决。
9. 问:食品安全自查制度如何与法律法规相结合?
答: 食品安全自查制度应遵循相关法律法规,确保自查内容和要求与法律法规相一致。
10. 问:食品安全自查制度如何与其他管理制度相结合?
答: 食品安全自查制度应与质量管理体系、卫生管理制度等相结合,形成一套完整的食品安全管理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