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玉案辛弃疾

范文:

青玉案辛弃疾

《青玉案·元夕》辛弃疾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此词为宋代文学家辛弃疾所作,描写了元宵佳节的热闹场景和词人对美好时光的留恋。词中“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形象地描绘了烟花绚烂的景象;“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则表达了词人对知音的渴望和对爱情的执着追求。

常见问答知识清单:

1. 《青玉案·元夕》的作者是谁?

2. 这首词描写的是什么节日?

3. 词中的“东风夜放花千树”是如何描绘元宵节景象的?

4.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这句话表达了什么情感?

5. 辛弃疾创作《青玉案·元夕》的背景是什么?

6. 《青玉案·元夕》与辛弃疾的其他作品相比有哪些特点?

7. 这首词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如何?

8. 《青玉案·元夕》的词牌名是什么?

9. “宝马雕车香满路”中的“宝马”指的是什么?

10. 如何理解“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这句词?

详细解答:

1. 《青玉案·元夕》的作者是辛弃疾,他是宋代著名的文学家、政治家。

2. 这首词描写的是元宵节,又称上元节、灯节。

3.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通过比喻和夸张的手法,形象地描绘了元宵节夜晚烟花璀璨、繁花似锦的景象。

4.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这句话表达了词人对知音的渴望和对爱情的执着追求,以及在喧嚣人群中突然发现心仪之人的惊喜和幸福。

5. 辛弃疾创作《青玉案·元夕》的背景是宋代,当时元宵节是一个热闹的节日,词人借此抒发了自己对美好时光的留恋和对理想生活的向往。

6. 与辛弃疾的其他作品相比,《青玉案·元夕》以元宵节为背景,描写了热闹的节日气氛,情感细腻,意境深远。

7. 《青玉案·元夕》在文学史上具有很高的地位,是宋代词坛的代表作之一,对后世影响深远。

8. 《青玉案·元夕》的词牌名是“青玉案”。

9. “宝马雕车香满路”中的“宝马”指的是豪华的马车,象征着富贵和奢华。

10. “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这句词通过生动的意象,描绘了元宵节夜晚的繁华景象,其中“凤箫”指代音乐,“玉壶”指代月光,整个夜晚如同梦幻般美丽。

版权声明:如无特殊标注,文章均来自网络,本站编辑整理,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请自行分辨。

本文链接:https://www.fanwenmi.cn/fanwen/108835.html

上一篇上字成语

下一篇财务实习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