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
矗立是什么意思
“矗立”这个词语在汉语中用来形容物体直立、稳固地站立,通常用于描述建筑物、树木、山峰等高耸的物体。它传达了一种坚强、稳固和持久的状态。以下是一些关于“矗立”的例句:
1. 古老的城堡矗立在山巅,见证着历史的沧桑。
2. 那座高耸的灯塔在夜色中矗立,指引着迷失的航船。
3. 植树节那天,小朋友们一起在公园里种下了树苗,希望它们能茁壮成长,未来矗立在阳光下。
“矗立”的用法通常与“在”、“于”等介词搭配,表示物体所在的位置或状态。
常见问答知识清单:
1. 矗立是形容什么状态的词语?
2. 矗立常用于描述哪些物体?
3. 矗立与站立有什么区别?
4. 矗立与挺立有什么区别?
5. 矗立可以用来形容人吗?
6. 矗立与屹立有什么区别?
7. 矗立与挺拔有什么区别?
8. 矗立的反义词是什么?
9. 矗立可以形容抽象的事物吗?
10. 矗立这个词语的起源是什么?
详细解答:
1. 矗立是形容物体直立、稳固地站立状态的词语。
2. 矗立常用于描述建筑物、树木、山峰等高耸的物体。
3. 站立是泛指站立的动作或状态,而矗立则强调物体直立且稳固,带有一定的形象化描述。
4. 挺立也是形容物体直立的状态,但比矗立更加侧重于物体的直立姿态,而不强调稳固性。
5. 矗立一般不直接用来形容人,但可以用来形容人的姿态,如“他笔直地矗立在那里”。
6. 屹立通常用于比喻人的意志坚定,如同山石一般不可动摇,与矗立的区别在于更侧重于比喻意义。
7. 挺拔也是形容物体直立且高耸的状态,但比矗立更加侧重于描述物体的垂直高度和姿态。
8. 矗立的反义词可以是倒塌、倾覆等,表示物体不再直立或稳固。
9. 矗立一般用来形容具体的、有形的物体,不常用于抽象的事物。
10. 矗立这个词语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汉语,其本意是“直立”,后来引申为形容物体高耸、稳固地站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