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
《于的成语探微》
在汉语成语的海洋中,每一个成语都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深厚的智慧。今天,我们就来探微一番“于”字开头的成语,一窥其独特的魅力。
一、成语介绍
1. 于心无愧
释义:指心中没有对不起人的地方,形容心地善良,为人正直。
2. 于心不忍
释义:指心中感到不忍,常用于形容看到不幸或残忍的事情时内心的痛苦。
3. 于事无补
释义:指对事情没有任何帮助或益处,形容做某事毫无意义。
4. 于心有余悸
释义:指心里还有余下的恐惧感,形容经历了一件可怕的事情之后,仍然心有余悸。
5. 于法无犯
释义:指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行事,没有违法乱纪。
6. 于公无私
释义:指为公共利益着想,没有私心杂念。
7. 于心不慈
释义:指内心缺乏仁慈,对他人缺乏同情心。
8. 于情可原
释义:指在情感上可以原谅,常用于表示对某人某事的宽容。
9. 于事无补
释义:同“于事无补”,指对事情没有任何帮助或益处。
10. 于理不合
释义:指在道理上讲不通,不符合常理。
二、成语运用举例
1. 他一直以于公无私的精神投身于教育事业,受到了大家的一致好评。
2. 面对朋友的误解,他于心无愧,没有去解释。
3. 那场火灾造成了巨大的损失,但于事无补,只能惋惜。
4. 虽然他犯过错误,但于情可原,我们还是应该给他一个改过的机会。
三、成语小结
“于”字开头的成语,反映了人们对于道德、法律、情感等方面的思考。这些成语不仅丰富了汉语词汇,也传承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常见问答知识清单:
1. 什么是于心无愧?
2. 于心不忍的意思是什么?
3. 于事无补的成语用法是怎样的?
4. 于心有余悸成语的含义是什么?
5. 于法无犯成语的含义是什么?
6. 于公无私成语是用来形容什么的?
7. 于心不慈成语的意思是什么?
8. 于情可原成语通常用在什么情境下?
9. 于事无补和于事无补是同一个成语吗?
10. 于理不合成语表示什么?
详细解答:
1. 心无愧:指在内心深处对自己所做的事情感到无愧,没有对不起人的地方。
2. 于心不忍:指看到或想到某件事情时,内心感到不忍,常用来形容对不幸或残忍事情的同情。
3. 于事无补:指对某件事情没有任何帮助或益处,常用来形容做某事无意义或无效果。
4. 于心有余悸:指经历过某件事情后,内心仍然感到恐惧或不安。
5. 于法无犯:指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行事,没有违法乱纪的行为。
6. 于公无私:指为了公共利益,没有私心杂念,一心为公。
7. 于心不慈:指内心缺乏仁慈,对他人缺乏同情心。
8. 于情可原:指在情感上可以原谅,常用于表示对某人某事的宽容。
9. 于事无补和于事无补是同一个成语,表示的意思相同,都是指对事情没有任何帮助或益处。
10. 于理不合:指在道理上讲不通,不符合常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