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
拍案而起,是形容人因为愤怒、激动或者对某件事情极度不满而情绪激动到站起身来,猛地拍打桌案的动作。这种表达方式生动形象,常用于描述人们在面对不公、不义或者令人愤慨的事件时的反应。
在我国历史上,许多名人都曾拍案而起,用行动表达自己的愤怒和不满。以下是一个关于拍案而起的例子:
那是一个寒冷的冬日,皇帝派遣了一位使者前往边关,要求士兵们减少粮食供应,以减轻国库负担。边关士兵们深知此举将导致士兵们生活困苦,甚至可能饿死。在使者宣布完命令后,一位年轻的将领拍案而起,怒斥使者:“你这是要陷我们于死地!我们边关将士守护国家边疆,何罪之有?减少粮食供应,岂不是要我们的命?”在场士兵们纷纷响应,齐声指责使者。最终,在士兵们的强烈抗议下,使者不得不答应恢复粮食供应。
拍案而起,体现了人们对不公行为的坚决抵制。在我国历史上,许多英雄豪杰正是凭借这种坚定的信念,推动了社会的进步和改革。
常见问答知识清单:
1. 什么是拍案而起?
2. 拍案而起在历史上有哪些著名例子?
3. 拍案而起的意义是什么?
4. 拍案而起与其他情绪表达方式有何区别?
5. 如何正确运用拍案而起的表达方式?
6. 拍案而起是否只存在于古代?
7. 拍案而起在现代社会还有哪些应用场景?
8. 拍案而起与法律维权有何关系?
9. 拍案而起是否有助于解决问题?
10. 在什么情况下不宜拍案而起?
详细解答:
1. 拍案而起是形容人因为愤怒、激动或者对某件事情极度不满而情绪激动到站起身来,猛地拍打桌案的动作。
2. 历史上,拍案而起的著名例子有岳飞怒斥秦桧、林则徐禁烟等。
3. 拍案而起的意义在于表达人们对不公行为的坚决抵制,激发人们的正义感和爱国情怀。
4. 拍案而起与其他情绪表达方式如怒骂、摔东西等相比,更具形象性和力度,更能表达出内心的愤怒和不满。
5. 正确运用拍案而起的表达方式,首先要确保自己的情绪稳定,其次要选择合适的场合和对象,最后要注意言辞和方式,避免过激。
6. 拍案而起不仅存在于古代,在现代社会也有所体现,如工人罢工、抗议活动等。
7. 拍案而起在现代社会还有以下应用场景:社会公益活动、维权行动、表达对不公现象的愤怒等。
8. 拍案而起与法律维权有一定的关系,但在某些情况下,过激的拍案而起可能会影响到法律维权的顺利进行。
9. 拍案而起有助于激发人们的正义感和爱国情怀,促使社会关注和解决不公问题。
10. 在以下情况下不宜拍案而起:一是场合不适宜,如公共场合、办公室等;二是对象不适宜,如长辈、上级等;三是可能导致不良后果,如引发暴力冲突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