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急预案管理办法

范文:

应急预案管理办法

应急预案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了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维护社会稳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我国行政区域内各类突发事件的预防与应对工作。

第三条 应急预案的编制、实施、评估和修订应当遵循以下原则:

(一)以人为本,预防为主;

(二)统一领导,分级负责;

(三)科学合理,快速反应;

(四)依法管理,协同应对。

第二章 组织机构与职责

第四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设立应急管理委员会,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突发事件应对工作。

第五条 应急管理委员会的职责包括:

(一)组织制定本行政区域的突发事件应急预案;

(二)指导、协调、监督下级人民政府和有关部门开展应急预案的编制、实施、评估和修订工作;

(三)组织突发事件应急演练;

(四)负责突发事件的信息发布和舆论引导;

(五)其他突发事件应对工作。

第六条 各级人民政府及有关部门的职责:

(一)按照职责分工,负责相关突发事件的预防、预警、应急响应和恢复重建工作;

(二)制定本部门应急预案,并报上一级人民政府备案;

(三)组织、指导和参与应急演练;

(四)其他突发事件应对工作。

第三章 应急预案的编制

第七条 应急预案应当包括以下内容:

(一)突发事件的基本情况;

(二)应急处置原则和目标;

(三)应急组织机构及职责;

(四)应急响应措施;

(五)应急资源保障;

(六)应急演练和培训;

(七)应急预案的修订程序。

第八条 应急预案的编制应当遵循以下程序:

(一)收集和分析相关资料;

(二)制定应急预案草案;

(三)征求意见,修改完善;

(四)报批;

(五)备案。

第四章 应急响应

第九条 发生突发事件时,各级人民政府及有关部门应当按照应急预案的要求,立即启动应急响应机制。

第十条 应急响应措施包括:

(一)启动应急指挥机构;

(二)实施应急处置措施;

(三)保障应急物资和人员;

(四)维护社会秩序;

(五)信息发布和舆论引导;

(六)其他应急响应措施。

第五章 应急评估与修订

第十一条 应急预案实施后,应当进行评估,并根据评估结果进行修订。

第十二条 应急评估的内容包括:

(一)应急预案的适用性;

(二)应急组织机构的运行情况;

(三)应急响应措施的有效性;

(四)应急资源的保障情况;

(五)其他评估内容。

第六章 附则

第十三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常见问答知识清单及详细解答:

1. 询问:什么是应急预案?

解答:应急预案是指为应对突发事件,预防和减轻损失,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而制定的计划。

2. 询问:应急预案的编制原则有哪些?

解答:应急预案的编制原则包括以人为本、预防为主、统一领导、分级负责、科学合理、快速反应、依法管理、协同应对等。

3. 询问:应急预案的组织机构有哪些?

解答:应急预案的组织机构包括应急管理委员会、各级人民政府及有关部门。

4. 询问:应急预案的编制程序是怎样的?

解答:应急预案的编制程序包括收集和分析资料、制定草案、征求意见、修改完善、报批、备案。

5. 询问:应急预案的评估内容包括哪些?

解答:应急预案的评估内容包括适用性、应急组织机构的运行情况、应急响应措施的有效性、应急资源的保障情况等。

6. 询问:突发事件应急响应措施包括哪些?

解答:突发事件应急响应措施包括启动应急指挥机构、实施应急处置措施、保障应急物资和人员、维护社会秩序、信息发布和舆论引导等。

7. 询问:应急预案的修订程序是怎样的?

解答:应急预案的修订程序与编制程序相似,包括收集资料、制定草案、征求意见、修改完善、报批、备案。

8. 询问:应急预案的实施主体是谁?

解答:应急预案的实施主体是各级人民政府及有关部门。

9. 询问:应急预案的实施如何保障社会稳定?

解答:应急预案的实施通过预防、预警、应急响应和恢复重建等措施,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维护社会稳定。

10. 询问:应急预案与日常应急管理有什么区别?

解答:应急预案是针对突发事件制定的专门计划,而日常应急管理是指政府及有关部门对各类突发事件进行预防、预警、响应和恢复重建的常态性工作。

版权声明:如无特殊标注,文章均来自网络,本站编辑整理,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请自行分辨。

本文链接:https://www.fanwenmi.cn/fanwen/586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