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
乐不思蜀是一个汉语成语,出自《三国演义》。它形容人沉迷于某种愉悦的境界中,以至于忘记了本分或外界的变化。这个成语通常用来形容那些贪图享乐、不思进取的人。以下是这个成语的具体应用:
在古代,蜀国是一个繁荣的国家,但由于后主的奢侈享乐,使得国力逐渐衰弱。有一天,刘备的儿子刘禅即位成为蜀汉后主。他荒淫无度,整天沉迷于酒色之中,不理朝政。他的宠臣黄皓更是利用职权,让刘禅更加沉溺于享乐。后来,魏国攻占蜀国,刘禅被迫投降。当他被送往洛阳时,部下问他是否思念故国,刘禅竟然回答:“此间乐,不思蜀也。”这句话揭示了刘禅乐不思蜀的心态,成为了后世用来形容那些贪图享乐、不思进取之人的成语。
常见问答知识清单:
1. 乐不思蜀的出处是什么?
2. 乐不思蜀的意思是什么?
3. 乐不思蜀这个成语是用来形容什么人?
4. 乐不思蜀的故事背景是什么?
5. 乐不思蜀和蜀汉后主刘禅有什么关系?
6. 乐不思蜀这个成语的现代用法有哪些?
7. 乐不思蜀这个成语的近义词有哪些?
8. 乐不思蜀这个成语的反义词有哪些?
9. 乐不思蜀这个成语在文学作品中是如何应用的?
10. 乐不思蜀这个成语在日常交流中是如何使用的?
详细解答:
1. 乐不思蜀的出处是《三国演义》,描述了蜀汉后主刘禅的故事。
2. 乐不思蜀的意思是指人沉迷于某种愉悦的境界中,以至于忘记了本分或外界的变化。
3. 乐不思蜀这个成语是用来形容那些贪图享乐、不思进取的人。
4. 乐不思蜀的故事背景是三国时期蜀汉后主刘禅的荒淫无度和蜀汉的衰败。
5. 乐不思蜀和蜀汉后主刘禅有直接关系,因为这个成语正是来源于刘禅的这句话。
6. 乐不思蜀这个成语的现代用法通常用来批评那些沉迷于享乐、忽视工作或责任的人。
7. 乐不思蜀的近义词有乐而忘返、沉湎于乐等。
8. 乐不思蜀的反义词有勤于国事、奋发向前等。
9. 乐不思蜀这个成语在文学作品中常用来揭示人物的弱点或讽刺社会现象。
10. 在日常交流中,乐不思蜀这个成语可以用来形容某人过于沉迷于某种娱乐活动而忽视了其他重要事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