韦编三绝的意思

范文:

韦编三绝的意思

韦编三绝的意思

“韦编三绝”是中国古代成语,出自《史记·孔子世家》。这个成语用来形容书籍被翻阅得非常频繁,以至于书的编绳都断了三次。它比喻书籍非常珍贵,经常被人阅读。这个成语也常用来形容学术著作或经典文献广受欢迎,流传甚广。

在古代,书籍是手工抄写的,书页之间用绳子串联起来,称为“韦编”。如果一本书被反复翻阅,绳子就会被磨断。因此,“韦编三绝”不仅是对书籍珍贵性的形容,也体现了书籍内容的丰富性和知识的价值。

这个成语在现代常用来赞扬某本书籍或某个学术作品深受人们喜爱,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和深远的影响。

常见问答知识清单:

1. 韦编三绝的成语出自哪本书?

2. 韦编三绝的意思是什么?

3. 这个成语的典故是什么?

4. 韦编三绝用来形容什么?

5. 这个成语的来源是什么时期?

6. 韦编三绝与书籍的珍贵性有什么关系?

7. 这个成语在现代有哪些用法?

8. 韦编三绝中的“韦”字有什么含义?

9. 这个成语与孔子的哪段故事有关?

10. 韦编三绝在文学作品中如何体现?

详细解答:

1. 韦编三绝的成语出自《史记·孔子世家》。

2. 韦编三绝的意思是形容书籍非常珍贵,经常被人阅读。

3. 这个成语的典故是关于孔子反复阅读《易经》的故事,导致编书的绳子断了三次。

4. 韦编三绝用来形容书籍非常珍贵,经常被人翻阅,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和深远的影响。

5. 这个成语的来源是春秋战国时期,与孔子有关。

6. 韦编三绝与书籍的珍贵性有关,因为它比喻书籍被反复阅读,可见其内容的重要性。

7. 这个成语在现代常用来赞扬某本书籍或某个学术作品深受人们喜爱,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和深远的影响。

8. 韦编三绝中的“韦”字是指一种皮制的绳子,古代用来串联书籍的页码。

9. 这个成语与孔子的反复阅读《易经》的故事有关,孔子对《易经》的研究非常深入,以至于编绳都断了三次。

10. 韦编三绝在文学作品中可以体现为对经典著作的推崇,以及对知识传播和学术研究的重视。

版权声明:如无特殊标注,文章均来自网络,本站编辑整理,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请自行分辨。

本文链接:https://www.fanwenmi.cn/fanwen/632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