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我与地坛
教学目标:
1. 理解课文《我与地坛》的主题思想,体会作者对母亲、人生、命运等的感悟。
2. 分析课文中运用到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3.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表达的能力,通过讨论和写作,深化对课文的理解。
教学重点:
1. 理解课文的主旨和情感基调。
2. 分析课文中关于母爱的描写和哲理。
教学难点:
1. 深入理解作者对生命的感悟和思考。
2. 学会运用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进行写作。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介绍作者史铁生及其代表作。
引导学生回顾《我与地坛》的基本内容。
二、课文讲解
1. 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 分析课文结构,把握文章的脉络。
3. 讨论课文中关于母爱的描写,体会作者对母亲的感激之情。
4. 分析作者对生命、命运、人生价值的思考。
三、修辞手法与表达技巧
1. 讲解并分析课文中运用到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
2. 分析课文的表达技巧,如对比、象征等。
四、讨论与写作
1. 学生分组讨论课文中的重点段落,分享自己的理解和感悟。
2. 学生根据课文内容,进行写作练习,如写一篇关于母爱的作文。
五、总结与反思
总结课文的主旨和情感。
引导学生反思自己的生活经历,联系课文内容。
教学延伸:
鼓励学生课后阅读史铁生的其他作品,深入了解作者的文学风格。
组织学生参观地坛公园,实地感受地坛的文化氛围。
常见问答知识清单:
1. 《我与地坛》的作者是谁?
史铁生是《我与地坛》的作者。
2. 课文主要讲述了什么内容?
课文讲述了作者在地坛公园的经历,以及对生命、母爱、命运等问题的思考。
3. 课文中对母爱的描写是怎样的?
课文中对母爱的描写充满了感激和怀念,展现了母爱的伟大和无私。
4. 作者在课文中表达了对生命的哪些感悟?
作者表达了对生命的顽强、对命运的无奈以及对人生意义的深刻思考。
5. 课文中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
课文中运用了比喻、拟人、对比等修辞手法。
6. 《我与地坛》的主题思想是什么?
主题思想是关于生命、母爱、命运和人生态度的深刻思考。
7. 课文中的地坛公园有什么特殊意义?
地坛公园是作者精神寄托的地方,象征着生命的轮回和人生的感悟。
8. 为什么作者说“地坛是我生命的启示”?”
作者在地坛公园得到了对生命和命运的启示,因此认为地坛是他生命的启示。
9. 课文中的母爱给读者带来了哪些启示?
母爱是无私的、伟大的,是支撑生命的重要力量。
10. 如何理解课文中的“命运”概念?
命运是人生中不可预知和改变的部分,作者通过地坛的经历,对命运有了更深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