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
仰之弥高的意思
“仰之弥高”这个成语源自《诗经·小雅·车舝》中的诗句:“仰之弥高,钻之弥坚。”它的意思是形容对某人或某事的敬仰和追求,感觉其境界高远,难以企及。这句话常用来形容一个人的品德、才能或成就令人敬佩,仿佛永远都无法完全理解和达到。
在我国传统文化中,常用“仰之弥高”来形容那些道德高尚、学问渊博、才智出众的人。比如,当我们提到古代的圣贤孔子时,就可以用这个成语来表达对他的敬仰之情。孔子被誉为“至圣先师”,他的思想教导至今仍为人们所推崇,其境界之高,确实是让人仰之弥高。
在实际应用中,我们也可以用“仰之弥高”来表达对某一事业或目标的崇敬和向往。比如,对于科学家们为探索未知领域所付出的努力,我们可以说:“他们的精神真是仰之弥高,值得我们学习和尊敬。”
总之,“仰之弥高”是一个充满敬意的成语,它既是对个人品质的高度评价,也是对某一事业或目标追求的崇敬之词。
常见问答知识清单:
1. 仰之弥高的成语出自哪部经典?
2. 仰之弥高的意思是什么?
3. 仰之弥高常用来形容什么?
4. 仰之弥高与钻之弥坚有什么联系?
5. 仰之弥高在《诗经》中出自哪篇?
6. 仰之弥高与谦虚有什么关系?
7. 仰之弥高在现代社会有何意义?
8. 如何运用仰之弥高来形容一个人?
9. 仰之弥高是否可以用来形容事物?
10. 仰之弥高与实际追求有何区别?
详细解答:
1. 仰之弥高的成语出自《诗经·小雅·车舝》。
2. 仰之弥高的意思是对某人或某事的敬仰和追求,感觉其境界高远,难以企及。
3. 仰之弥高常用来形容一个人的品德、才能或成就令人敬佩。
4. 仰之弥高与钻之弥坚都用来形容对某人或某事的追求,前者形容境界高远,后者形容努力不懈。
5. 仰之弥高在《诗经》中出自《小雅·车舝》。
6. 仰之弥高体现了谦虚的态度,因为认识到自己的局限性,所以对他人或事物抱有敬仰之情。
7. 在现代社会,仰之弥高可以用来鼓励人们追求更高的目标,学习他人的优点。
8. 运用仰之弥高来形容一个人时,可以强调其品德高尚、才能出众或成就卓越。
9. 仰之弥高也可以用来形容事物,如对某一事业或目标充满敬仰和向往。
10. 仰之弥高与实际追求的区别在于,前者是对目标的敬仰和向往,后者是实际行动去实现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