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
《月夜忆舍弟》
杜甫
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常见问答知识清单:
1. 《月夜忆舍弟》的作者是谁?
2. 《月夜忆舍弟》创作于哪个朝代?
3. 《月夜忆舍弟》的主题是什么?
4. “戍鼓断人行”中的“戍鼓”指的是什么?
5. “露从今夜白”这句话表达了什么情感?
6. “月是故乡明”中的“月”字有什么象征意义?
7. “有弟皆分散”中的“有弟”指的是谁?
8. “寄书长不达”中的“寄书”指的是什么?
9. 《月夜忆舍弟》中的“未休兵”指的是什么?
10. 《月夜忆舍弟》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如何?
详细解答:
1. 《月夜忆舍弟》的作者是唐代著名诗人杜甫。
2. 《月夜忆舍弟》创作于唐代。
3. 《月夜忆舍弟》的主题是诗人对远方亲人的思念和对国家战乱的忧虑。
4. “戍鼓断人行”中的“戍鼓”指的是边境上的军鼓,意味着战争的紧张和戒备。
5. “露从今夜白”这句话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深切思念,露水从今晚开始变得晶莹剔透,如同诗人的思念之情。
6. “月是故乡明”中的“月”字象征着故乡,诗人通过月亮表达了对故乡的眷恋。
7. “有弟皆分散”中的“有弟”指的是诗人的弟弟们,他们因战乱而离散。
8. “寄书长不达”中的“寄书”指的是诗人给远方亲人的书信,但由于战乱和通讯不便,书信常常无法送达。
9. 《月夜忆舍弟》中的“未休兵”指的是国家战乱不断,军队尚未休整。
10. 《月夜忆舍弟》在文学史上的地位非常重要,它展现了杜甫深沉的忧国忧民之情,被后人誉为“诗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