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大蟾蜍

范文:

中华大蟾蜍

中华大蟾蜍,学名Bufobufo gargarizans,是中国特有的一种大型蟾蜍,被誉为“中国金蛙”。它体长可达1015厘米,背部皮肤粗糙,具有明显的皮肤疙瘩和皮肤褶皱,颜色多为棕色或黑色,具有醒目的白色斑纹。中华大蟾蜍生活在我国南部和东部地区,主要栖息在农田、湿地、沟渠等近水地带。

中华大蟾蜍具有极高的药用价值,其蟾酥、蟾衣等部位在中医药中有着广泛的应用。蟾酥具有强心、解毒、止痛的功效,而蟾衣则具有清热解毒、利湿退黄的作用。此外,中华大蟾蜍还是重要的生态指示生物,其生存状况反映了一个地区的生态环境质量。

在我国,中华大蟾蜍的保护工作已经得到了重视。通过建立自然保护区、开展增殖放流、加强法律法规宣传等措施,中华大蟾蜍的生存环境得到了改善。未来,我们期待更多的人关注和参与到中华大蟾蜍的保护工作中,共同守护这一珍贵的生物资源。

常见问答知识清单:

1. 中华大蟾蜍的学名是什么?

2. 中华大蟾蜍的体长大约是多少?

3. 中华大蟾蜍的皮肤有什么特点?

4. 中华大蟾蜍的分布区域主要在哪里?

5. 中华大蟾蜍的栖息环境有哪些?

6. 中华大蟾蜍在中医药中有什么用途?

7. 中华大蟾蜍的药用部位有哪些?

8. 中华大蟾蜍的生存状况如何?

9. 如何保护中华大蟾蜍?

10. 中华大蟾蜍的保护措施有哪些?

详细解答:

1. 中华大蟾蜍的学名是Bufobufo gargarizans。

2. 中华大蟾蜍的体长一般在1015厘米之间。

3. 中华大蟾蜍的皮肤粗糙,具有明显的皮肤疙瘩和皮肤褶皱。

4. 中华大蟾蜍的分布区域主要在中国南部和东部地区。

5. 中华大蟾蜍的栖息环境包括农田、湿地、沟渠等近水地带。

6. 中华大蟾蜍在中医药中主要用于解毒、强心、止痛等。

7. 中华大蟾蜍的药用部位包括蟾酥、蟾衣等。

8. 中华大蟾蜍的生存状况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改善,但仍面临栖息地破坏和过度捕捞的威胁。

9. 保护中华大蟾蜍可以通过建立自然保护区、开展增殖放流、加强法律法规宣传等措施。

10. 中华大蟾蜍的保护措施包括设立保护区、限制捕捞、提高公众保护意识、开展科研工作等。

版权声明:如无特殊标注,文章均来自网络,本站编辑整理,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请自行分辨。

本文链接:https://www.fanwenmi.cn/fanwen/82115.html

上一篇团支部工作总结

下一篇稽核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