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
望而生畏的“畏”字,是一个汉语词汇,它由“望”和“畏”两个部分组成。在这个成语中,“望”指的是看见、看到,“畏”则是指害怕、畏惧。因此,“望而生畏”的意思是,看见就感到害怕。这个成语常用来形容某人或某事物给人带来的强烈恐惧感,使人未接触之前就已经产生了畏惧心理。
例如:
在古代文学作品中,常有用到“望而生畏”的成语来描绘英勇无畏的将军或是神秘莫测的山川景象。如《三国演义》中描述张飞,就有“单骑冲入敌阵,敌军望而生畏”的描写。
常见问答知识清单:
1. “望而生畏”的成语出自哪里?
2. “望而生畏”的“畏”字有什么含义?
3. “望而生畏”和“敬畏”有什么区别?
4. “望而生畏”在现代生活中有哪些应用场景?
5. “望而生畏”的成语故事是什么?
6. “望而生畏”的反义词是什么?
7. 如何正确使用“望而生畏”这个成语?
8. “望而生畏”的成语在现代汉语中是否常用?
9. “望而生畏”的成语如何演变而来?
10. “望而生畏”这个成语有何教育意义?
详细解答:
1. “望而生畏”的成语出自《后汉书·王允传》:“允见其威仪,望而生畏。”
2. “畏”字在这里指的是害怕、畏惧,表示对某人或某事物的恐惧感。
3. “望而生畏”强调的是看见就感到害怕,而“敬畏”则是对某人或某事物既敬重又畏惧。
4. “望而生畏”在现代生活中常用于形容对权威、危险或未知事物的恐惧感。
5. 成语故事:相传东汉时期,王允因事得罪权贵,权贵派人追杀。王允在逃亡途中,看到追杀者的威严,不禁望而生畏。
6. 反义词:英勇无畏、无所畏惧。
7. 正确使用“望而生畏”这个成语时,应确保上下文语境能够体现出对某人或某事物的恐惧感。
8. “望而生畏”这个成语在现代汉语中仍然常用,尤其在描述对权威或危险事物的畏惧时。
9. “望而生畏”的成语可能源于古代人们对于未知事物或强大力量的恐惧心理,经过长时间的演变,形成了这个成语。
10. “望而生畏”这个成语具有教育意义,它提醒人们在面对困难和未知时,要有勇气和智慧去面对,而不是一味地畏惧退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