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
弟子规原文
《弟子规》是我国古代一部流传甚广、影响深远的儿童教育经典,由清朝教育家李毓秀所著。全书分为四个部分,分别为:首孝悌、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以下为《弟子规》的原文:
一、首孝悌
1. 弟子规,圣人训。
2. 首孝悌,次谨信。
3. 泛爱众,而亲仁。
4. 有余力,则学文。
二、次谨信
1. 父母呼,应勿缓。
2. 父母命,行勿懒。
3. 父母教,须敬听。
4. 父母责,须顺承。
5. 弟弟妹,宜关心。
6. 长者先,幼者后。
7. 谨言慎行,勿犯忌讳。
三、泛爱众
1. 人之初,性本善。
2. 性相近,习相远。
3. 谨于言,慎于行。
4. 与人善,言自善。
5. 不与人争,不与人斗。
6. 修己以安人,修心以安身。
四、而亲仁
1. 仁者爱人,有礼者敬人。
2. 与仁者游,如入芝兰之室。
3. 与不仁者游,如入鲍鱼之肆。
4. 仁者见之而思,不仁者见之而忘。
5. 仁者无敌,仁者不忧。
《弟子规》以其简明扼要的文字,阐述了做人的基本道理,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常见问答知识清单:
1. 《弟子规》是谁所著?
2. 《弟子规》分为几个部分?
3. 《弟子规》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4. 《弟子规》的第一部分是哪四个字?
5. 《弟子规》中提到的“孝悌”指的是什么?
6. 《弟子规》中提到的“谨信”包括哪些方面?
7. 《弟子规》中提到的“泛爱众”是什么意思?
8. 《弟子规》中提到的“亲仁”有何意义?
9. 《弟子规》对后世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10. 学习《弟子规》有什么好处?
详细解答:
1. 《弟子规》是由清朝教育家李毓秀所著。
2. 《弟子规》分为四个部分,分别为:首孝悌、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
3. 《弟子规》的主要内容包括了孝悌、谨信、爱众、亲仁等方面的教育内容,旨在教导人们如何做一个有道德、有修养的人。
4. 《弟子规》的第一部分是“首孝悌”。
5. “孝悌”指的是孝顺父母、友爱兄弟,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重要组成部分。
6. “谨信”包括对父母言行的尊重、对长辈的恭敬、对兄弟的关爱等方面。
7. “泛爱众”意味着对所有的人都要有爱心,不分亲疏,一视同仁。
8. “亲仁”强调要亲近仁德之人,远离不仁之人,以仁德为行为准则。
9. 《弟子规》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成为许多家庭和学校教育子女的教材,被广泛应用于儿童教育和道德修养。
10. 学习《弟子规》有助于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提高个人修养,对个人成长和社会和谐都有积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