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
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赏析
辛弃疾的《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是一首表达作者忧国忧民情怀的千古绝唱。此词通过对登高赏心亭所见景物的描绘,抒发了词人内心深处的忧愁和对国家命运的关切。
词的上片描绘了词人登高远眺,所见之景:“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广阔的楚天,秋色无边,水天相连,给人一种无限辽阔之感。接着,“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以远山为喻,将词人内心的忧愁和恨意比作山峦,形象生动。下片则转为对往昔英雄人物的追忆:“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落日映照着楼头,孤鸿的哀鸣声在空中回荡,词人借此抒发了对英雄人物的怀念之情。
“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词人手持吴钩,意欲杀敌报国,却无人理解他的登临之意。这里的“吴钩”象征着武器,也代表着词人的爱国之心。最后,“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以季鹰不愿为五斗米折腰的典故,表达了词人对功名利禄的淡泊,以及对国家命运的深切忧虑。
这首词以其深沉的忧国情怀、豪放的词风和精湛的艺术技巧,成为了宋代词坛的佳作。辛弃疾通过这首词,展现了自己崇高的爱国情怀和坚定的报国志向,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常见问答知识清单及解答:
1. 问:辛弃疾是谁?
答: 辛弃疾(11401207),字幼安,号稼轩,南宋著名词人,豪放派的代表人物之一。
2. 问:《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的主题是什么?
答: 主题是表达作者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和对英雄人物的怀念,以及对功名利禄的淡泊。
3. 问:这首词的开头“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描绘了怎样的景象?
答: 这两句描绘了广阔的楚天和辽阔的秋水,营造出一种无限辽阔、凄凉的氛围。
4. 问:词中的“吴钩”指的是什么?
答: “吴钩”是一种古代武器,这里象征着词人的爱国之心和报国之志。
5. 问:词中提到的“季鹰”是指谁?
答: “季鹰”指的是晋代文学家陶渊明,这里以陶渊明不愿为五斗米折腰的典故,表达了词人对功名利禄的淡泊。
6. 问:这首词的词风属于哪一类?
答: 这首词的词风属于豪放派,具有豪放、激昂的特点。
7. 问:辛弃疾的其他著名词作有哪些?
答: 辛弃疾的著名词作还有《青玉案·元夕》、《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等。
8. 问:这首词的写作背景是什么?
答: 这首词是辛弃疾在南宋时期,担任建康(今南京)留守期间所作。
9. 问:这首词对后世有哪些影响?
答: 这首词对后世词坛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被誉为“词中双璧”之一。
10. 问:如何欣赏这首词的艺术价值?
答: 欣赏这首词的艺术价值,可以从词的意象、意境、修辞手法、情感表达等方面进行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