弟子规全文
《弟子规》是儒家经典之一,由清朝教育家李毓秀所著,旨在教导后人如何做人、做事、待人接物。以下是《弟子规》的全文:
总序
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
入则孝
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
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
冬则温,夏则清,晨则省,昏则定。
出必告,反必面,居有常,业无变。
事虽小,勿擅为;苟擅为,必改之。
事虽小,勿忽微;苟忽微,必败矣。
有余力,则学文。
出则悌
兄道友,弟道恭;兄弟和,宜相亲。
财物轻,怨何生?言语忍,忿自泯。
或饮食,或坐走,长者先,幼者后。
长呼人,即代叫;人不在,勿馁呼。
称尊长,勿呼名;对尊长,勿见能。
路遇长,疾趋揖;长无言,退恭立。
骑下马,须拜谒;过拜谒,勿遽退。
事尊长,礼益恭;勿笑侮,勿毁伤。
谨
朝起早,夜眠迟;老易至,惜此时。
晨必盥,兼漱口;晚则漱,兼涤足。
朝不披,昼必揖;晚不浴,沐必巾。
置冠服,有定位;勿乱顿,致污秽。
衣贵洁,不贵华;上循分,下称家。
对饮食,勿拣择;食适可,勿过则。
年方少,勿慕仕;唯读书,勤学问。
勿自暴,勿自弃;圣与贤,可驯致。
信
凡出言,信为先;诈与妄,奚可焉?
话说多,不如少;惟其是,勿佞巧。
人有信,即便任;无信者,事莫行。
见未真,勿轻言;知为谁,勿轻传。
事非宜,勿轻诺;苟轻诺,进退错。
凡道字,重而舒;勿急疾,勿模糊。
彼说长,此说短;不关己,勿评论。
见人善,即思齐;见人恶,即内省。
善相劝,恶相抑;不信谗,不谤毁。
凡取与,贵分晓;与宜多,取宜少。
将入门,问孰存;将上堂,声必扬。
人问名,对以名;吾与我,当自省。
用人物,需明求;虽一毫,勿私藏。
借人物,及时还;人借物,有勿悭。
凡借人,皆要还;再借者,再思量。
有借无还,叫人怨;借人钱,及时还。
不贵异物,比人则欲观其德。
仁
或饮食,或坐走,长者先,幼者后。
长呼人,即代叫;人不在,勿馁呼。
称尊长,勿呼名;对尊长,勿见能。
路遇长,疾趋揖;长无言,退恭立。
骑下马,须拜谒;过拜谒,勿遽退。
事尊长,礼益恭;勿笑侮,勿毁伤。
【原文结束】
弟子规常见问答知识清单及解答
1. 问:《弟子规》是谁所著?
答:《弟子规》是清朝教育家李毓秀所著。
2. 问:《弟子规》的主要目的是什么?
答:《弟子规》的主要目的是教导后人如何做人、做事、待人接物。
3. 问:《弟子规》分为几个部分?
答:《弟子规》分为入则孝、出则悌、谨、信、仁五个部分。
4. 问:《弟子规》中“孝”的部分主要教导什么?
答:“孝”的部分主要教导如何尊敬和孝顺父母。
5. 问:《弟子规》中“悌”的部分主要教导什么?
答:“悌”的部分主要教导如何尊敬兄长和对待兄弟姐妹。
6. 问:《弟子规》中“谨”的部分主要教导什么?
答:“谨”的部分主要教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