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中对翻译
【范文】
隆中对,出自《三国演义》,是诸葛亮在刘备三顾茅庐后,对其陈述的政治军事策略。以下是隆中对的原文翻译:
原文:
“自董卓已来,天下大乱。豪杰并起,而曹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以令诸侯。吾观其所以,非英雄也。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国,非用文之国也。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业。刘璋暗弱,张鲁在北,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智能之士思得明君。将军既帝室之胄,信义著于四海,总揽英雄,思贤如渴,若跨有荆、益,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一旦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兵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以出秦川,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
翻译:
“自从董卓以来,天下大乱。英雄豪杰纷纷起事,而曹操已经拥有百万大军,挟持天子以号令诸侯。我看他这样行事,并不是真正的英雄。孙权占据江东,已经历经三代,国家险要,百姓归附,贤能之士为其所用,这是可以结盟而不能吞并的。荆州北接汉水、沔水,物资丰富至南海,东连吴郡,西通巴蜀,这是用武之地,不是用文之地。益州地势险要,沃野千里,是天下的宝地,汉高祖刘备因此而成就帝业。刘璋昏庸软弱,北方的张鲁也构成威胁,百姓富足而不知珍惜,有才智的人渴望得到明君。将军您是皇室的后代,信义闻名四海,广泛吸纳英雄,渴望得到贤才,如果能够占有荆州、益州,保卫这些险要之地,向西安抚各戎族,向南安抚夷越,对外与孙权结好,对内修明政治;一旦天下有变,就派遣一位上将率领荆州之兵进攻宛、洛,将军您亲自率领益州之众出兵秦川,百姓谁敢不拿着饭食和酒浆来迎接将军呢?如果真的能如此,那么霸业就可以成就,汉室也可以复兴了。”
与“隆中对”相关的常见问答知识清单及解答
1. 问:隆中对是谁对谁说的?
答: 隆中对是诸葛亮对刘备说的。
2. 问:隆中对是在哪里说的?
答: 隆中对是在隆中(今湖北襄樊市南)说的。
3. 问:隆中对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答: 隆中对的主要内容是诸葛亮对刘备提出的政治军事策略,包括对当时形势的分析和对未来的规划。
4. 问:隆中对对刘备有何影响?
答: 隆中对使刘备认识到诸葛亮的才能,对刘备后来的事业有着重要的影响。
5. 问:隆中对的历史真实性如何?
答: 隆中对虽然出自《三国演义》,但据史书记载,诸葛亮确实有类似的才能和策略。
6. 问:隆中对中提到的“三顾茅庐”是指什么?
答: “三顾茅庐”是指刘备三次亲自到隆中拜访诸葛亮,邀请其出山辅佐自己的故事。
7. 问:隆中对中的“荆、益”指的是哪里?
答: “荆、益”分别指的是荆州和益州,都是当时中国南方的战略要地。
8. 问:隆中对中的“宛、洛”指的是哪里?
答: “宛、洛”分别指的是宛城(今河南南阳市)和洛阳,都是当时中原地区的战略要地。
9. 问:隆中对中的“诸戎”和“夷越”分别指的是哪些民族?
答: “诸戎”指的是居住在边疆的戎族,“夷越”指的是南方的少数民族。
10. 问:隆中对中的“霸业”和“汉室”分别指什么?
答: “霸业”指的是建立霸主之业,即统一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