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中对原文及翻译
原文:
先主忿孙权之袭关羽,乃东征。诸将以为不可,惟诸葛亮曰:“可。”众说纷纭,亮独决之。东征还,先主谓亮曰:“军师,何故独决?”亮对曰:“临大事,不必问众,群策虽多,终则必决于人主。事既决矣,然后可与众共图之。”先主曰:“善。”
明年,诸葛亮居丞相之位,执掌朝政。后主刘禅继位,诸葛亮辅政,政事无巨细,悉以咨之。亮常自比管仲、乐毅,谓己能安邦定国。先主殂后,诸葛亮北伐中原,屡出奇计,使敌人丧胆。然诸葛亮亦知天下未定,故每战必身先士卒,与士卒同甘共苦。及后主刘禅昏庸无能,诸葛亮屡次劝谏,终不被采纳。亮叹曰:“非吾之罪,天命也。”遂上表称疾,退居山林。后主闻之,大惊,急召亮还朝,亮辞以疾笃,遂不复出。
翻译:
刘备因愤怒于孙权袭击关羽,于是向东征讨。众将都认为不可以,只有诸葛亮说:“可以。”众人意见不一,只有诸葛亮坚决主张。东征回来后,刘备问诸葛亮:“军师,为什么你一个人就决定了?”诸葛亮回答说:“面对重大事务,不必征求众人意见,众人的计策虽多,最终还是要由君主决定。事情已经决定,然后才能与众人共同谋划。”刘备说:“好。”
第二年,诸葛亮担任丞相职位,掌管朝政。后来后主刘禅继位,诸葛亮辅佐朝政,无论政事大小,都向他咨询。诸葛亮常常把自己比作管仲、乐毅,认为自己的能力可以安定国家。刘备去世后,诸葛亮北伐中原,屡次出奇计,使敌人胆寒。然而诸葛亮也知道天下尚未安定,所以每次战斗都身先士卒,与士兵同甘共苦。后来后主刘禅昏庸无能,诸葛亮多次劝谏,但最终没有被采纳。诸葛亮叹息说:“这不是我的过错,是天命。”于是上表称病,退居山林。后主听说后,非常惊讶,急忙召回诸葛亮,但诸葛亮以病重为由,拒绝复出。
与“隆中对原文及翻译”相关的常见问答知识清单及解答:
1. 问:隆中对是什么意思?
答: 隆中对是《三国演义》中的一个重要情节,指诸葛亮在隆中(今湖北襄阳)向刘备提出的战略计划。
2. 问:隆中对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答: 隆中对的主要内容包括诸葛亮对当时天下形势的分析,以及对刘备未来战略的建议。
3. 问:诸葛亮在隆中对中提到了哪些人物?
答: 诸葛亮在隆中对中提到了管仲、乐毅等古代名臣,将自己与他们相比。
4. 问:隆中对对刘备有什么影响?
答: 隆中对使刘备认识到诸葛亮的才能,并开始重用他,对刘备的基业有着重要影响。
5. 问:隆中对在《三国演义》中是哪一部分内容?
答: 隆中对是《三国演义》第一回的内容。
6. 问:隆中对的原文是什么?
答: 隆中对的原文见上文。
7. 问:隆中对的翻译是谁做的?
答: 上述翻译为机器翻译,仅供参考。
8. 问:隆中对中诸葛亮的主要观点是什么?
答: 诸葛亮的主要观点是在重大决策上,君主应独立决断。
9. 问:隆中对与实际历史有什么不同?
答: 《三国演义》中的隆中对与实际历史有所不同,小说为了增加戏剧性,对历史进行了艺术加工。
10. 问:隆中对在后来的历史中有什么影响?
答: 隆中对的故事在中国历史上有着深远的影响,成为忠诚和智慧的象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