庖丁解牛原文及翻译
原文:
“庖丁为文惠君解牛,手之所触,肩之所倚,足之所履,膝之所踦,砉然向然,奏刀騞然,莫不中音。合于《桑林》之舞,乃中《经首》之会。文惠君曰:‘嘻,善哉!技盖至此乎?’庖丁释刀对曰:‘臣之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始臣之解牛之时,所见无非牛者;三年之后,未尝见全牛也。方今之时,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官知止而神欲行。依乎天理,批大隙,导大窾,因其固然。技经肯綮之未尝,而况大軱乎!良庖岁更刀,割也;族庖月更刀,折也。今臣之刀十九年矣,所解数千牛矣,而刀刃若新发于硎。彼节者有间,而刀刃者无厚;以无厚入有间,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间矣。是以十九年而刀刃若新发于硎。虽然,每至于族,吾见其难为,怵然为戒,视为止,行为迟。动刀甚微,謋然已解,如土委地。提刀而立,为之四顾,为之踌躇满志,善刀而藏之。”
翻译:
庖丁为文惠君解剖牛,手所触及,肩所依靠,足所踩踏,膝所抵靠,都发出砉然之声,刀刃挥动如音乐一般和谐,无不与音律相合。动作与《桑林》舞曲相合,又与《经首》乐章相合。文惠君说:“嘻,技艺竟然达到了如此地步!”庖丁放下刀回答说:“我所追求的是道,已经超越了技艺。刚开始解剖牛的时候,我所看到的无非是牛;三年之后,未曾再看到完整的牛。现在,我凭借着精神去接触,而不是用眼睛去观察,感官停止而精神却在活动。依照牛的自然结构,分割大缝隙,引导至大的空隙,顺应牛的自然规律。解剖的筋脉和骨节之间的缝隙,尚且不敢用刀去触及,更何况大的骨骼呢!优秀的厨师每年更换一次刀,因为切割;普通的厨师每月更换一次刀,因为折断。如今我的刀已经使用了十九年,解剖了数千头牛,但刀刃仍然如同刚从磨刀石上磨出来的一样。那些牛的骨骼之间有缝隙,而我的刀刃却很薄;用薄刃切入有缝隙的骨骼,宽绰自如,游刃有余。因此,尽管已经使用了十九年,但刀刃仍然像新的一样。”
与“庖丁解牛原文及翻译”相关的常见问答知识清单及解答
1. 什么是庖丁解牛?
庖丁解牛是中国古代一则寓言故事,讲述庖丁高超的解剖牛的技艺,以及他如何通过观察牛的自然结构来达到游刃有余的境界。
2. 庖丁解牛的故事出自哪里?
庖丁解牛的故事出自《庄子·养生主》。
3. 庖丁解牛的寓意是什么?
庖丁解牛寓意着顺应自然规律,掌握事物的本质,从而达到游刃有余、事半功倍的效果。
4. 庖丁解牛中的“道”指的是什么?
在庖丁解牛中,“道”指的是事物的内在规律和本质,庖丁通过领悟“道”,从而能够轻松地解剖牛。
5. 庖丁解牛中的“技”和“道”有什么区别?
“技”是指技艺,即庖丁解剖牛的具体技能;“道”是指技艺背后的原理和规律,是庖丁能够达到高超技艺的根本原因。
6. 庖丁解牛中的“批大隙,导大窾”是什么意思?
“批大隙,导大窾”是指庖丁在解剖牛时,寻找并顺应牛骨骼和筋脉之间的大缝隙,引导刀刃至牛的空隙之处。
7. 庖丁解牛中的“莫不中音”是什么意思?
“莫不中音”是指庖丁解剖牛的动作与音乐节奏相合,形容其技艺的高超。
8. 庖丁解牛的故事对现代有什么启示?
庖丁解牛的故事启示我们在工作和生活中,要善于观察事物的本质,顺应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