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任安书原文及翻译
【原文】
太史公曰:仆闻之董仲舒曰:“天有十日,人有十等。下愚不移。”夫儒者以《春秋》为言,求合天意,故独尊天子,卑诸侯,礼士大夫,耻贱役。余闻之曰:“非独天有十日,人亦且有十等。下愚不移,而愚者可移也。孔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是以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仆虽不敏,窃慕此义,是以敢任安。任安者,汉之故将,有功于国家,朝廷所尊,士林所仰。余闻任安之言,慕任安之为人,欲效任安之行。任安有言:“吾所以自附于儒者,非独以儒术为业,亦欲以儒术显名于世。”余亦欲以儒术自显,非敢望任安之万一,然余之心,实慕任安之道。
【翻译】
太史公说:我听说董仲舒说过:“天有十个太阳,人有十个等级。下等的愚人是不可以改变的。”儒者把《春秋》作为经典,追求符合天意,所以特别尊敬天子,贬低诸侯,礼遇士大夫,看不起贱役的人。我听说:“不仅天有十个太阳,人也有十个等级。下等的愚人是不可以改变的,但是愚人还是可以改变的。孔子说:‘三个人一起行走,必定有我可以向他学习的地方。’因此弟子不必不如老师,老师也不必比弟子贤能,学习道理有先后,各人的技艺有专长,如此而已。”
我虽然不聪明,但私下里非常仰慕这种理念,因此敢于担任安的职务。任安,是汉朝的旧将,对国家有功,受到朝廷的尊敬,被士人敬仰。我听到任安的话,钦佩任安的为人,想要效仿任安的行为。任安说过:“我之所以自认为是儒者,不仅仅是因为儒术是我的职业,也是想要通过儒术在世间有所显名。”我也想要通过儒术来显名,不敢奢望能比得上任安的万分之一,然而我的内心,确实是仰慕任安的道义。
与“报任安书原文及翻译”相关的常见问答知识清单及解答
1. 问:谁是太史公?
答: 太史公是司马迁,西汉时期的史学家、文学家,著有《史记》。
2. 问:《报任安书》是谁写的?
答: 《报任安书》是司马迁在被贬为太史令后,写给朋友任安的一封信。
3. 问:为什么司马迁写《报任安书》?
答: 司马迁写《报任安书》是为了表达自己对儒家思想的认同,以及对任安的钦佩和效仿之意。
4. 问:什么是“十等”制度?
答: “十等”制度是指古代社会中的等级制度,将人分为十个不同的等级,从上到下依次是天子、诸侯、士大夫、平民、奴隶等。
5. 问:司马迁在《报任安书》中表达了哪些观点?
答: 司马迁在《报任安书》中表达了儒家思想,强调学习、尊重师长和追求道德的重要性。
6. 问:《报任安书》与《史记》有什么关系?
答: 《报任安书》是司马迁个人思想情感的流露,而《史记》是他的史学巨著,两篇作品都反映了司马迁的思想和价值观。
7. 问:为什么司马迁要效仿任安?
答: 司马迁效仿任安是因为他敬佩任安的为人,认为任安的行为和言论值得效仿。
8. 问:《报任安书》中的“三人行,必有我师”是什么意思?
答: 这句话出自《论语》,意思是无论和谁在一起,都能从对方身上学到一些东西。
9. 问:司马迁在《报任安书》中提到了哪些人物?
答: 司马迁在《报任安书》中提到了董仲舒、孔子和任安等人。
10. 问:《报任安书》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如何?
答: 《报任安书》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一篇重要文献,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和历史价值,对后世有着深远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