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原列传原文及翻译

范文:

屈原列传原文及翻译

《屈原列传》原文及翻译

原文:

屈原者,楚之同姓也。为楚怀王左徒。博闻强志,明辨是非,游说诸侯,欲以舒其志。时秦昭王使张仪连横,楚怀王不听屈平之言,乃使张仪去。其后秦破赵,怀王怒,欲复攻秦,乃使屈平将兵。屈平曰:“秦,虎狼之国,不可信也。”怀王不听,遂使将兵。兵至丹阳,秦伏兵击之,大破楚军,杀其将屈盖。怀王大怒,复欲攻秦,乃使屈平出使于秦。秦王知屈平忠贞,欲留之,屈平固辞。怀王卒,顷襄王立,屈平复为左徒。时秦强,楚弱,屈平欲结齐,齐不听。秦伐楚,楚兵败,屈平自投汨罗江死。楚人哀之,以为国殇。楚虽三闾大夫,其文莫若屈原。屈原既出郢,后秦欲伐齐,齐与楚从亲,故楚不忧。及齐灭于秦,楚怀王北行,至邯郸,秦留之,楚怀王死于赵,归葬。楚人怜之,如一士。及楚复与秦和,屈平乃复为左徒。居顷襄王之朝,颇不得志。时秦使者至楚,楚王欲以屈原为之相,屈原辞曰:“吾闻之,忠言逆耳利于行,毒药苦口利于病。吾之忠心,岂能忘乎?然吾之病,非药所能愈也。”楚王不听,遂以张仪为相。屈原既绌,乃著《离骚》诸篇,其辞微而志远,其文约而旨深,盖自怨生之也。其为人刚强而不阿,其志洁白而不污,故其称物芳,其行廉,其处污而不染,其志不可夺,其身不可辱。自疏濯淖污泥之中,蝉蜕于浊秽,以浮游尘埃之外,不获世之滋垢,皭然泥而不滓者也。推此志也,虽与日月争光可也。

翻译:

屈原,楚国的同姓。曾经是楚怀王的左徒。他博学多才,明辨是非,游说诸侯,想要实现自己的抱负。当时秦昭王派张仪实行连横策略,楚怀王不听屈原的建议,于是派张仪离开。后来秦国攻破赵国,楚怀王愤怒,想要重新攻打秦国,于是派屈原带兵。屈原说:“秦国是虎狼之国,不可信任。”楚怀王不听,便派屈原带兵。军队到达丹阳,秦军伏击楚军,大败楚军,杀死了楚将屈盖。楚怀王非常愤怒,再次想要攻打秦国,于是派屈原出使秦国。秦王知道屈原忠诚,想要留下他,屈原坚决推辞。楚怀王去世后,顷襄王即位,屈原又成为左徒。当时秦国强大,楚国弱小,屈原想要结交齐国,但齐国不听。秦国攻打楚国,楚军战败,屈原投汨罗江自尽。楚人哀悼他,认为他是国家的忠臣。楚国虽然有三闾大夫,但他们的文章都不如屈原。屈原离开郢都后,秦国想要攻打齐国,齐国与楚国联合,所以楚国不必担忧。等到齐国被秦国灭亡,楚怀王北行至邯郸,秦国留住他,楚怀王在赵国去世,遗体被运回楚国安葬。楚人怜悯他,就像对待一个普通士人一样。等到楚国再次与秦国和解,屈原又成为左徒。在顷襄王的朝堂上,屈原颇为不得志。当时秦国使者来到楚国,楚王想要让屈原担任宰相,屈原辞谢说:“我听说,忠言逆耳利于行,良药苦口利于病。我的忠诚之心,岂能忘记?然而我的病,非药所能治愈。”楚王不听,于是任命张仪为宰相。屈原被贬谪后,便创作了《离骚》等篇章,其辞意微妙而志向远大,其文辞简约而意旨深远,可以说是自怨生悲。他的性格刚强不屈,志向纯洁无瑕,因此他称赞美好的事物,行为廉洁,身处污秽之中却不被沾染,他的意志不可动摇,他的身体不可侮辱。他像蝉一样从污泥中脱壳

版权声明:如无特殊标注,文章均来自网络,本站编辑整理,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请自行分辨。

本文链接:https://www.fanwenmi.cn/fanwen/73982.html

上一篇燃的成语

下一篇确实的近义词